半岛公开课丨女子误碰“化骨水”身亡!警惕身边这些危险化学品

Connor 欧意okex官网 2025-09-18 5 0

近日,杭州一女子外出时,不慎踩中废弃氢氟酸,导致双脚被灼伤,当场便无法行走;送医后,被确诊为氢氟酸中毒,相继出现心脏衰竭、呼吸停跳等危重症状,最终不幸离世。

据通报:事发地位于余杭区某小区后山,为拆迁废弃地块,被该女子误踩的氢氟酸装在白色塑料瓶中。目前,针对涉事氢氟酸的来源,公安机关仍在调查中,初步判断非恶意投放,而是已在此废弃很长时间;生态环境部门已按规范完成现场无害化处置。

半岛公开课丨女子误碰“化骨水”身亡!警惕身边这些危险化学品

事件发生后,氢氟酸这一被称作“化骨水”的危险化学品,引发公众对于危化品全链条管理的关注。记者发现,在一些电商平台上,“氢氟酸溶液”“HF(氟化氢)水溶液”等相关氢氟酸试剂产品可直接购得。氢氟酸为何如此可怕?对于危化品管理,怎样才能更安全有效?

氢氟酸有多危险?

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,无色透明,有刺激性气味,具有极强的腐蚀性,能够腐蚀金属、玻璃和含硅的物质,如石英等,被明确列入《危险化学品名录》。

依据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》,氢氟酸属于“急性毒性”危害级别中的类别1,即毒性最高,皮肤接触会致命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、科普作者孙亚飞解释,作为弱酸的氢氟酸,其腐蚀性和毒性远超过一般的强酸。

“它会和钙结合,形成氟化钙,这是一种非常难溶解于水的物质,而我们身体里骨骼中的钙含量比较高。直接接触浓度高的氢氟酸或摄入氢氟酸,救回来的概率不太大。”孙亚飞称。

半岛公开课丨女子误碰“化骨水”身亡!警惕身边这些危险化学品

展开全文

△接触了氢氟酸的手部

湖北省安全生产技术协会秘书长蔡格凡介绍,对于救治来讲更困难的是,浓度小于20%的氢氟酸灼伤,症状往往数小时甚至24小时后才显现,表现为剧烈疼痛、水疱、皮肤变黑或溃疡;50%的中等浓度氢氟酸灼伤,痛感也会延迟1—8小时。

注意!一些清洁剂内含有氢氟酸

氢氟酸是氟化氢(HF)的水溶液,是一种危险的高毒性化学品。氢氟酸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由于它能溶解氧化物,所以不少清洁剂里都会添加这种成分。比如玻璃清洗剂、瓷砖清洁剂、网购的“三无”清洁剂等。

今年1月3日,福建泉州的钟先生在清理陶瓷上的陶瓷花纸时,虽然已戴上两层工业布手套,并用棉签蘸取氢氟酸,但因未使用专业的橡胶手套,且蘸取量较大,氢氟酸渗透进了布手套,造成手指灼伤。

半岛公开课丨女子误碰“化骨水”身亡!警惕身边这些危险化学品

图源:新闻晨报

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创面修复中心医生曾静表示,自己接诊的氢氟酸灼伤病患也并不少。

危险的化学品看似离我们很遥远,其实就“隐藏”在日常生活中。

注意家中化学品的隐形风险 打火机

打火机所使用的燃料都是可燃性气体,经加压后充入封闭气箱,一旦受热就会迅速膨胀,极易点燃、爆炸。

使用注意:

高温天,不要将打火机放在车内,也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,最好存放在阴凉处,以防受热爆炸。

不要让打火机受到挤压和撞击。

高温天,不要将打火机放在车内,也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,最好存放在阴凉处,以防受热爆炸。

不要让打火机受到挤压和撞击。

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可能引起爆炸,遇明火、高热也能引起燃烧爆炸。

使用注意:

家中的酒精,一定要存放在阴凉、通风的地方。

要远离火种、热源,避免阳光直射。

使用酒精消毒时,应避开火源。

家中的酒精,一定要存放在阴凉、通风的地方。

要远离火种、热源,避免阳光直射。

使用酒精消毒时,应避开火源。

杀虫剂内的丙烷、丁烷成分与空气混合后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明火、火花或高温易爆炸。喷雾杀虫剂瓶内有压力,外力撞击或摩擦起热也易引发爆炸。

使用注意:

避开明火,储存时远离高温和暴晒。

避免与电蚊拍一起使用。

避开明火,储存时远离高温和暴晒。

避免与电蚊拍一起使用。

含氯消毒剂(如84消毒液、漂白粉)用于日常消毒和衣物漂白,过量吸入损伤呼吸道,与酸性物质混合会产生有毒氯气,导致化学性肺炎甚至窒息。

使用注意:

按照使用说明稀释使用。

避免与酸性物质(如洁厕灵等)一起混合使用。

按照使用说明稀释使用。

避免与酸性物质(如洁厕灵等)一起混合使用。

强酸强碱类化学品(硫酸、盐酸、氢氧化钠)存在于洁厕灵、管道疏通剂中,具有强腐蚀性,可致皮肤灼伤、组织坏死及呼吸道损伤。

使用注意:

佩戴护目镜、手套、口罩、面罩,穿防护服,尽可能避免皮肤和黏膜暴露。

管道疏通剂成分不一,不可混合使用。

使用过程中切勿凑近观察。

佩戴护目镜、手套、口罩、面罩,穿防护服,尽可能避免皮肤和黏膜暴露。

管道疏通剂成分不一,不可混合使用。

使用过程中切勿凑近观察。

外出时,经常能看见危险货物运输车辆,车型通常为罐车和厢式货车两种,车辆的醒目位置都有“危险品”标识。

半岛公开课丨女子误碰“化骨水”身亡!警惕身边这些危险化学品

常见的危险品标志。图源:北京应急

驾驶人若在路上遇到这些车辆,应注意以下几点:

保持车距,减速慢行,避免追尾;

超车前打好转向灯示意超车,并与其保持安全的横向间距;

若暂时无法超车,应留意其运输的危化品种类,一旦出现意外,能立即做出针对性的自救措施;

停车休息时,不要在危化品车辆旁长时间逗留,更不要在车辆附近吸烟。

保持车距,减速慢行,避免追尾;

超车前打好转向灯示意超车,并与其保持安全的横向间距;

若暂时无法超车,应留意其运输的危化品种类,一旦出现意外,能立即做出针对性的自救措施;

停车休息时,不要在危化品车辆旁长时间逗留,更不要在车辆附近吸烟。

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李孝建建议,无论接触哪种危险化学品,都可遵循“先自救、快就医、讲清楚”的原则,最大限度降低伤害。

当皮肤接触到化学品,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、鞋袜、手套等,避免化学品持续作用。用大量流水冲洗接触部位,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,冲洗后立即就医。

当皮肤接触到化学品,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、鞋袜、手套等,避免化学品持续作用。用大量流水冲洗接触部位,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,冲洗后立即就医。

若化学品为粉末状,应先轻扫粉末再冲洗,避免摩擦加重损伤。

若吸入化学品气体,要立即脱离污染环境,转移至通风良好处。若出现咳嗽、呼吸困难、头晕等症状,应立即坐下或躺下,避免剧烈活动,及时就医。

若误食化学品,切勿强行催吐或自行随意进食饮水,应尽快就医。

若化学品为粉末状,应先轻扫粉末再冲洗,避免摩擦加重损伤。

若吸入化学品气体,要立即脱离污染环境,转移至通风良好处。若出现咳嗽、呼吸困难、头晕等症状,应立即坐下或躺下,避免剧烈活动,及时就医。

若误食化学品,切勿强行催吐或自行随意进食饮水,应尽快就医。

就医时,尽可能说明接触的化学品名称、浓度、接触途径(皮肤、眼部、吸入、误食)、接触时间以及已采取的自救措施,以便医生快速制定救治方案,为抢救赢得时间。

半岛新闻综合整理,素材来源:国家应急广播、应急管理部、北京应急、中国新闻网、央视新闻等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