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货币支付巨变!美元升至47.3%,欧元大跌至21.9%,人民币呢?
鲍威尔在旧金山联储出席活动,明确表示,PCE通胀报告符合预期,不需要急于降息。
两天后,鲍威尔在斯坦福大学发发表讲话,再次强调,在美联储对通胀朝着2%的目标稳定下降更加有信心之前,并不打算降息。
此消息一出,其他货币应声大跌。
业界也开始担忧,美元强势可能引发新一轮货币战和金融战,美元这一次势必展开疯狂收割,而国际支付也正在发生巨变!
紧接着,4月18日,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(SWIFT)发布了最新报告,并提到了美元、欧元和人民币、日元、英镑等各大货币的国际支付数据,其中通过 SWIFT系统进行的全球跨境结算中,欧元的份额降至历史最低水平。美元抢走欧元市场,人民币稳中有升。
展开全文
具体来看,根据SWIFT公布的数据,3月份,欧元交易比例为21.93%,环比下降1.32个百分点,远低于去年年末的水平。与去年年底的24.4%水平相比,欧元可以用“损失惨重”来形容。
要知道,在2023 年 1 月,欧元结算的比例甚至高达 37.88%,与美元的差距并不大,甚至可以说,在当时已经算是全球中最具有挑战美元霸权地位的货币。
然而很意外,仅仅一年时间,欧元却跌得惨不忍睹。从37.88%下降至 21.9%,足足跌去了近16个百分点,这在历史也是比较少出现的。
对此,上述报道分析评论称,欧元,作为全球货币仅次于美元的主导地位,因中国的崛起、与俄罗斯关系的恶化以及新兴经济体(从印度到巴西。)为实现金融独立而做出的显着努力而受到动摇。
而实际上,欧元的动摇其实也与美元的无情收割脱不了干系,毕竟数据可见,欧元跌去的市场,有一大半都被美元纳入势力版图。
数据显示,3 月,美元最新的国际支付比例依旧在提升,支付占比环比2月上升0.81个百分点,达到47.37%,创2023年12 月以来最高水平。
要知道,自从2022年美元加息以来,国际资本大量流向美国,瞄准了美国的高利息,而其他货币的汇率却在纷纷下跌,美元也因此维持了两年的强势地位。
眼看美元已经快扛不住要展开降息模式之时,美方又开始突然打破大家的预期,表示不打算降息,非但如此,甚至还声称要加息到8%,把全球市场惊出一身冷汗。
甚至有行内人士预测,假设美国联邦储备系统(Fed)在2024年将政策利率进一步上调至8%,这将是一个极端且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情况。如此大幅度的加息可能会在全球经济中引发更为剧烈的、意想不到的和深远的历史性全球影响。届时,金融市场将会陷入历史性的极端动荡。
而美元的预期强势,更快就令亚洲各国的货币哀鸿遍野,甚至是跌得不忍直视。
在美元、欧元之后,英镑在SWIFT交易中的份额达到6.57%,仍然位列第三;
而人民币结算的份额再次上升,达到4.69%,位居全球第4大支付货币,再次超过日元。
不过,尽管人民币的比重提升到了4.69%,但是似乎无法和我国现有的综合实力相匹配,因为中国GDP早已达到美国的70%,但是人民币的支付比例竟然只有美元的9.9%?
更何况,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,每年向全球输出大量的商品,外贸顺差全球第一,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。
那么问题来了,这样的实力,为什么人民币比例还不到5%?几个方面的原因:
①人民币的地位应该被低估了。因为这个数据是由SWIFT系统发布的,而SWIFT系统是美国控制的以美元为基础的交易系统,部分人民币交易不包含在该系统中。
比如中俄贸易,去年中俄贸易额2400多亿美元,而俄罗斯早就被踢出该系统了,中俄贸易的80%采用本币结算。
而且目前,我国也已经拥有自己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系统(CIPS系统),以往CIPS需要对接SWIFT报文才能实现结算,所以有大量的数据重合。
但是自从我国去年实现了一体化跨境创新服务终端机的正式推出,意味着CIPS不再需要通过SWIFT就可以完成所有交易。
数据显示,2021年,CIPS处理了约80万亿人民币,约合12.68万亿美元的交易,比2020年增长了75%。
到2022年,CIPS总结处理440万笔交易,合计金额96.7 万亿元,同比又增长了31.7%;
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,CIPS处理业务数量为176.43万笔,同比再增43.23%。
持续增长的CIPS系统目前业务实际可覆盖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400家法人银行机构。但是,这项技术目前覆盖的国家仍不多,只是刚刚开始,但是意义重大,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利器。
②我国这些年发展确实很快,但是金融实力还有待提升,这是客观事实。
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,相当于4个日本,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,相当于美国、日本、德国和印度的总和,中国的贸易总额常年位居世界之首,这都是事实。
但是,在经济和制造业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,金融实力却并未达到匹配的程度,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?
不过,这也和我国的发展模式有关,中国是以制造业立国,而美国经济则依赖于金融、服务业。金融发达也在情理之中了。
评论